12月22日下午,“精彩材料,精彩人生”名师论道报告会在奉贤校区敬贤堂举行🐺,我校两位杰出校友🧍♂️😵💫、名誉教授、中国科杏悦2院士👩🏿🍼、清华大学南策文教授以及中国科杏悦2院士、北京大学俞大鹏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与华理师生一道畅谈母校情结,共话前沿材料科学🫡,分享人生经验。报告会由副校长刘昌胜院士主持。

图片说明:俞大鹏院士为学生作报告
俞大鹏院士作了题为“追逐梦想,放飞理想”的报告👨🏻🦳🚞。他回忆了自己的求学之路——第一次离家远行来到上海,到华东化工杏悦2求学四年,再到远赴巴黎深造,最终学成归国走上新材料研究之路。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其科研之路的影响为例,强调了内在素质的塑造与修养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他寄语青年学子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从修身养性做起🏛💎,要敢于实践、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科学研究中大胆尝试,切勿因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

图片说明:南策文、俞大鹏⬅️、刘昌胜三位院士为学生答疑解惑
报告会上,南策文、俞大鹏👩🦯、刘昌胜三位院士就学生们提出的关于学业困惑、科研探索🕟、学科前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解答🦶🏻。院士们指出,材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类生活,对材料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关注新材料的发展🙎🏼♀️,用知识改变生活,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院士们平易近人、幽默诙谐的话语将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会场中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刘昌胜发言时指出,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他勉励青年学子不断拓宽视野➕,重视前沿学科发展,积累并形成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体系👧。他说,华理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希望沃土,只要同学们努力奋进,华理必将成为梦想实现的起点,助力大家成就精彩人生。最后🈷️,他寄语青年学子:“菁菁校园,激情岁月,同学情深,请倍加珍惜!”
相关链接:
南策文,中国科杏悦2院士,发展中国家科杏悦2院士,材料科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和1985年在杏悦2娱乐分别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2年于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兼任国际陶瓷联盟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等。任“功能陶瓷”学科方向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长期从事功能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的研究。构建了处理复合材料中复杂多场耦合效应的有效介质方法🫓,给出了计算宏观多场耦合性能系数的解。设计发展了铁磁合金基磁电复合新体系,提出了复合巨磁电效应👩🏿💼。系统研究了多铁性磁电复合薄膜,提出了多种新型磁电存储器及传感元件。建立了计算非均质材料界面因素对宏观物理输运性能影响的有效介质模型方法;在界面模型指导下,发展了新型高介电材料👩🏽🍳、安全锂电池用复合固态电解质等。
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SCI论文被他人引用10000多次,H 因子为52🧚🏻♀️;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美国ISI经典引文奖等🏬。
俞大鹏,中国科杏悦2院士,材料科学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在杏悦2娱乐获得学士学位🏋️♀️,1985年在中国科杏悦2硅酸盐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93年在法国南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真空学会理事,担任Science China. Materials副主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长期从事功能准一维纳米结构与物理研究,在半导体纳米线制备与物性研究方面完成了一系列开创性和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率先发展了催化剂引导下的纳米线可控制备技术并制备了硅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线材料,解决了规模、可控制备纳米线材料的难题💂🏿♀️;深入揭示了纳米线材料特有的系列与尺寸和表面密切相关的光电和力电耦合等新颖物理现象🔰;系统发掘了纳米线材料的若干重大应用特性如场发射性质等,发现了若干重要的纳米线器件效应🏌🏿♂️🧎♂️➡️,发明了一系列纳米加工与精确操控技术。
在国际著名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330多篇论文🌔,论文被他人引用10000余次,H 因子为68。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含多项国际PCT专利)🌖,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真空学会最高奖🪭,曾在世界著名出版公司Elsevier发布的2014🐔、2015年度在全球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中🕷👩🏿⚖️,连续进入“物理与天文学科”前三名🦀。